您所在的位置: 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 >  太原哪里看亲子教育最好  >  日常生活中,你会经常给孩子贴“标签”吗?

日常生活中,你会经常给孩子贴“标签”吗?

来源: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时间:2022-08-04 08:39:03

  所谓标签,就是把孩子固化成刻板印象,这个概念在心理学中也有,叫做「标签效应」。

日常生活中,你会经常给孩子贴“标签”吗?

  假设我们总是对孩子大喊大叫:“你怎么这么笨?”“你不能做这么简单的事。”“你这孩子做事总是磨蹭太拖。”“你还是真的懒。”“自己的书包也不会整理。”

  长此以往,孩子也许真的会变成我们所说的样子。

 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:“每个人一旦被贴上标签,就会成为标签所标注的人。”

  当一个人被一个词和一个名字贴上标签时,他会做出一个标签「自我印象管理」。使自己的行为与标签内容一致。

  之所以会有“标签效应”,主要是因为"标签"无论是否具有定性导向功能“好”是“坏”,这是针对一个人的“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”影响力很强。

  给一个人“贴标签”结果,通常是使之向“标签”方向发展的隐喻。

  负面标签在我心中是永久的“疤痕”

 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经发布过这样的海报。

  孩子的手,拿着一张26分的试卷。整个人微微收缩,嘴角下垂,神情紧张,看起来胆怯。他父母对他说的话刻在他身上:

  你的大脑让猪吃了吗?考成这样,还有脸回家吗?

  一句难听的话,刻在孩子身上,就像一道伤疤,一把刀刻在孩子的心里。这种伤害带来的痛苦,不是时间可以轻易抹去的。

  前几天朋友说她友说,当她和丈夫聊天时,她无意中谈到了孩子“笨”不然为什么每次考试都考这么少分?我老公也说可能有点“傻”。

  那时孩子刚从房间里出来,听到这话就愣了一下,她也没有当真。

  接下来的几天,我发现孩子的表现有点奇怪,不再像往常一样活蹦乱跳,也不太爱说话,整个人都很伤心。

  过了一会儿,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,孩子突然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:“妈妈,我想问你一个问题。在你和爸爸的眼里,我是不是特别没用啊?”

  孩子低下头:“那天,我听到你和爸爸说我很笨。”

  事实上,孩子们会默默地听着父母说的每一句话,并把它记在心里。因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,他们怎么能不关心最重要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呢?

  一句我们随意对孩子说的话,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标签,更是一个无法收回的事实。

  心理学研究表明,0-6岁的儿童最有可能认识到父母的心理暗示。如果我们经常对孩子们说一些愤怒的话,孩子们就更有可能有消极和消极的性格。长大后,自卑、内向、敏感和抑郁的可能性大大增强。

  孩子的记忆可能会淡化,但孩子的情绪却把记忆封存在潜意识里,伤害永远留在生活中。

  正面标签也应适度表达

  正面标签,通常达良好的评价。它能激励孩子,起到积极的作用。单从人性的角度来看,几乎每个人都喜欢被肯定和赞美。

  正面标签也要有度,不能让孩子失去客观认知。

  知道如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

  健康的亲子关系不仅能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,还能与孩子建立足够的情感联系。

 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符合父母100%的期望。如果他们被迫向孩子灌输父母的期望,他们不会让孩子进步,而是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。

  所以,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:

  “帮助孩子克服实际困难

  为什么孩子会被贴上“标签”例如:

  任性,也许是因为不善于表达。

  磨蹭,可能是因为穿衣时遇到困难。

  害羞,也许是因为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。

  虽然孩子们的这些行为有时会让人发疯。但事实上Ta人们只是缺乏经验、常识或信心。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扔东西时,你可以告诉他们Ta,生气的时候可以说出来。当发现孩子穿衣服有困难时,也可以专门留出时间帮他做训练。

  当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,孩子能表现得很好。

  “接受真正的孩子

 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不要把孩子的正常发育当成问题。

  与孩子一起接受生活的不完美,虽然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,但总结起来要不安静,要不活泼,这些都是很正常的。

  你不能认为孩子有点内向“自闭症”一点外向就怀疑是“多动症”

  6岁之前的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,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,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。根据父母的标签,寻找归属。

 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,不要对孩子的性格、智商、能力等进行负面评价...

  想说孩子“笨”不如说:“这并不难,我们多说几次就会记住。”

  想说孩子“懒”不如说:“你应该整理好你的玩具。”

  想说孩子“淘气”不如说:“把沙子抬到别的孩子身上是不对的。”

  接受每个孩子的真实面目,不要简单粗暴地用标签来定义孩子,这是对孩子的良好教育。不要只是用它。“一只眼睛”对待孩子,“毁掉”孩子的父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