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 >  太原职场心理咨询看的好  >  加班太多身心俱疲?警惕职场心理疲劳的信号

加班太多身心俱疲?警惕职场心理疲劳的信号

来源: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时间:2025-09-25 08:49:55

  在现代职场的快节奏生活中,加班似乎成了许多人的常态。长时间的工作,让不少人感到身心俱疲。这种身心的疲惫,如果不加以重视,很可能是职场心理疲劳的信号。了解并警惕这些信号,对于维护职场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。

  一、职场心理疲劳:悄然降临的 “隐形杀手”

  在探讨如何应对职场心理疲劳之前,我们先来深入认识一下它究竟是怎样悄然影响我们的。

  1.心理疲劳的本质

  职场心理疲劳并非简单的身体劳累,而是一种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,心理资源被过度消耗而产生的疲惫状态。它是心理上的一种倦怠,表现为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动力,感觉身心被掏空。比如,小张在一家互联网公司连续几个月加班赶项目,起初只是觉得身体累,但渐渐地,他发现自己对工作提不起兴趣,一想到上班就感到厌烦,这就是心理疲劳开始作祟的表现。

  2.为何容易被忽视

  职场心理疲劳之所以容易被忽视,是因为它的表现往往较为隐匿。不像身体受伤那样有明显的创口,心理疲劳最初可能只是一些细微的情绪变化或行为改变。人们常常将这些变化归结为工作压力大,休息一下就好,却不知这可能是心理疲劳的早期信号。而且,现代职场文化强调拼搏和奉献,很多人即使察觉到自己有些不对劲,也会选择咬牙坚持,忽视了心理疲劳发出的警示。

  二、身心信号:职场心理疲劳的蛛丝马迹

  职场心理疲劳并非毫无征兆,它会通过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信号向我们发出警示。

  1.身体信号

  持续疲惫:身体仿佛被抽干了能量,即使经过长时间休息,依然感觉疲倦。像小李,每天早上醒来,就感觉全身乏力,没有精神,这种疲惫感贯穿一整天,严重影响工作效率。

  睡眠问题:心理疲劳常常伴随着睡眠紊乱,入睡困难、多梦、易醒等问题频繁出现。例如,小王加班后,躺在床上翻来覆去,脑海中不断浮现工作中的事情,难以进入深度睡眠,第二天精神更加萎靡。

  免疫力下降:长期心理疲劳会影响免疫系统,使人更容易生病。小赵原本身体健壮,但连续加班几个月后,感冒、咳嗽等小病不断,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。

  2.心理信号

  情绪波动:变得容易烦躁、焦虑、抑郁,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。比如,小张在工作中遇到一点小问题,就忍不住大发雷霆,或者无端陷入低落情绪,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。

  工作倦怠:对工作丧失热情,觉得工作单调乏味,毫无意义。小孙曾经热爱自己的工作,但长时间加班后,他开始频繁请假,对工作任务敷衍了事,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。

  注意力不集中:难以集中精力完成工作任务,记忆力也有所减退。例如,小李在做报告时,常常走神,刚刚想到的内容瞬间就忘记,工作出错率明显增加。

  三、追根溯源:职场心理疲劳的诱发因素

  了解职场心理疲劳的诱发因素,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进行预防和应对。

  1.工作负荷过重

  长时间加班、任务量过大,是导致职场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当工作任务超出个人能力和精力范围,身体和心理持续处于紧张状态,心理疲劳就会逐渐积累。比如,在广告行业,临近项目截止日期,员工往往需要连续加班,不仅要完成创意策划,还要反复修改方案,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得他们身心俱疲。

  2.职业发展迷茫

  如果在职场中看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,缺乏晋升机会或个人成长空间,也容易引发心理疲劳。员工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回报,工作缺乏动力。例如,小周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,一直从事重复性的工作,没有新的挑战和发展机会,逐渐对工作失去热情,产生心理疲劳。

  3.职场人际关系紧张

  与同事、上司之间关系不融洽,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,会给职场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,进而导致心理疲劳。比如,小王和同事在项目合作中意见不合,两人经常争吵,使得工作氛围压抑,小王每天上班都感到心情沉重,疲惫不堪。

  四、积极应对:驱散职场心理疲劳的阴霾

  面对职场心理疲劳,我们不能坐以待毙,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。

  1.合理规划工作与休息

  学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,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,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排序,避免任务堆积。同时,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,合理安排休假。例如,小张通过学习时间管理技巧,将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到每天,并且每周安排一天时间完全放松,不再处理工作事务,一段时间后,他的心理疲劳得到了缓解。

  2.调整心态与认知

  改变对工作的看法,尝试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和意义。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,用积极的心态看待,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。比如,小李在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时,不再抱怨,而是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,这种心态的转变让他重新找回工作的动力,减轻了心理疲劳。

  3.改善职场人际关系

  积极与同事、上司沟通,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,以解决矛盾和冲突。主动参与团队活动,增进与同事之间的感情。例如,小王主动与和他有矛盾的同事沟通,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倾听对方的意见,最终两人化解了矛盾,工作氛围变得和谐,小王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减轻。

  加班过多带来的身心俱疲很可能是职场心理疲劳的信号。我们要时刻警惕这些信号,了解其诱发因素,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职场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,避免心理疲劳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。让我们重视职场心理疲劳,呵护自己的心灵,以更好的姿态迎接职场挑战。